新加坡對加密貨幣的監管
新加坡有「加密貨幣天堂」之稱,向來對金融持開放態度。 大多號稱註冊在新加坡的虛擬貨幣交易所,實際上並無取得MAS監管牌照,甚至有些是詐騙平台。
2020年1月,《支付服務法案》(PSA) 正式生效,在新加坡營運的所有DPT服務供應商,包括加密交易所,都必須註冊並取得許可。
特別對海外虛擬貨幣公司的監管規定,即便只有海外業務,也需要取得監管執照。截至2023年6月,逾百家加密貨幣公司申請MAS牌照失敗。 獲得豁免許可的實體只有Bitstamp Limited、Coinbase Singapore、Gemini Trust、Independent Reserve、Coinhako、Crypto.com、Blockchain.com等少數交易所和加密公司。
新加坡金融管理局(MAS)表示,新加坡將於2024年起禁止保證金槓桿交易,以遏止零售加密貨幣投機。所以,如果2024年後,如有提供保證金合約交易的加密貨幣交易所,可能不受新加坡MAS監管,並不是新加坡交易所。
-
1/Independent Reserve(MAS持牌)Independent Reserve 是新加坡首個獲得MAS許可牌照,並接受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,與金融機構DBS Vickers合作,注重信任和安全。該平台於2022年10月1日獲得了主要支付機構許可證,涵蓋帳戶發行、境內匯款、跨境匯款和數位支付代幣服務。主要服務於澳洲、紐西蘭和新加坡等地區。來自30多個國家的公民都可以加入。2/CoinHako(MAS持牌)Coinhako是一間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和數字錢包提供商,允許用戶購買、出售和存儲各種加密貨幣Coinhako於2022年5月6日獲得了主要支付機構許可證,涵蓋數字支付代幣服務。
-
3/CoinBase(MAS持牌)Coinbase是美國第一家持有合規牌照的比特幣交易所,在全球多國取得當地授權牌照。 Coinbase Singapore於2023年10月獲得新加坡主要支付執照(MPI)。 MPI許可證將允許 Coinbase提供受監管的數位支付代幣(DPT)產品和服務。4/Crypto.com(MAS持牌)Crypto.com成立於2016年,由Kris Marszalek等四人在香港共同創辦,總部位於新加坡。提供包括:加密貨幣支付業務(VISA卡)、NFT、DeFi和交易所業務(現貨、期貨、權證、保證金和衍生性商品交易)等服務。 2023年6月,Crypto.com宣布從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(MAS) 獲得MPI牌照,可將其數位支付令牌 (DPT) 服務擴展到新加坡的客戶。
-
5/Blockchain.com(MAS持牌)Blockchain.com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加密貨幣公司,提供包括加密貨幣錢包、交易服務、區塊鏈瀏覽器和分析平台,以及各種機構服務。該平台於2022年10月12日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頒發的主要支付機構牌照,可在新加坡提供「付款服務」。6/Bitstamp(MAS持牌)Bitstamp成立於2011年,曾經是歐洲最古老且規模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,是歐盟28個國家中首個獲得許可執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。 2024年6月,Bitstamp 從新加坡金融管理局(MAS)獲得原則性許可,被允許作為主要支付機構運作。
-
Kraken(MAS持牌)總部位於舊金山的Kraken成立於2011年,是歐元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,也可用加拿大元、美元、英鎊和日圓交易的老牌數位貨幣交易所,其交易指數被比特幣交易平台-BitMEX作為數據來源之一。幣安(Binance)(尚未獲得MAS執照)幣安(Binance) 是當前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龍頭,市佔率超40%,全球交易量最大,創辦人為趙長鵬(CZ),2017年成立至今已取得多個國家的註冊許可或監管牌照,並且有提供儲備證明,註冊用戶高達2.3億。
-
風險提示:本文為經驗分享與資料整理,不保證內容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(※大部分交易所都會在幾年內倒閉),不構成投資建議和依據,。您需謹慎運用相關數據及內容,並自行承擔所帶來的一切風險。投資必有風險,投資前請務必自行研判!